推荐新闻 |
|
 |
|
|
视频信息 |
|
 |
|
|
|
 |
行业新闻 |
|
华为超值拿下港湾 人员大清洗在即 |
文章来源:最新采集
发布时间:2006/6/8 8:08:58 【关闭】 |
在充斥业界长达半年之久的各种版本传言中,港湾—华为—西门子之间的复杂“三角”收购关系终于开始展现其最终的结局。
昨天,华为科技和港湾网络联合宣布,华为已经和港湾达成有关收购的意向性协定,同时双方已经正式签订谅解备忘录。至此,西门子以1.1亿美元收购港湾宽带产品线的传言正式告一段落,而港湾“老冤家”华为的介入,则使这项收购进一步陷入资本和员工的利益博弈之中。
港湾疑遭贱卖
昨天,华为科技和港湾网络联合宣布,根据双方签署的谅解备忘录,华为将向港湾收购包括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光网络、综合接入设备在内的宽带产品线的全部资产、人员、业务以及相关的全部知识产权。
“华为收购港湾核心资产的全部信息,均在华为和港湾联合发出的新闻稿中,由于正式协议还未最后确定,因此无法对外透露。”昨天,港湾网络新闻发言人李琳和华为新闻发言人傅军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均做出了如上表述。但在昨天双方发布的寥寥数语的新闻稿中,有关收购的介绍还不到130字,包括收购金额、具体完成时间等内容均未披露。
但有知情人士透露,港湾在确定将出售给华为而非西门子后,实际上已经无法避免“贱卖”的命运。“目前收购金额在港湾内部也未公布,但从现状来看,价格估计会很便宜,可能低于5000万美元,可以肯定的是,最终价格会大大低于西门子的收购价格。”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港湾网络中层透露。
一个可以比较的数字是,西门子在去年年底对港湾宽带产品的报价高达1.1亿美元,收购的资产中,还不包括光网络部分的资产,而华为拿下的四大产品线,几乎占据了港湾全部收入的80%以上。
华为新闻发言人傅军不愿对此传言进行评价,他表示:“华为和港湾相信,这次收购将是双赢的合作,从长远来看,对港湾员工和网络设备产业均将产生有利的影响,不应该仅仅注重收购金额。”
港湾网络官方网站的资料显示,目前港湾的主业有八块,除了上述出售的四大业务外,还包括下一代网络(NGN)产品、DSL宽带接入(如ADSL等),以及网络安全和网管软件。但在这四大业务中,由于中国政府和运营商对NGN仍处于试验状态,所有设备商几乎都完全没有销售收入,普遍向运营商赠送设备参加测试;而DSL宽带上,港湾的份额也相对较小,这一市场主要由华为、中兴、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等企业把持,就在今年2月,河北网通还在一次订单清理中,将港湾排除出供货商的名单;此外,网络安全和网管软件,本来就是港湾的“副业”。
华为方面则表示,华为收购的是港湾大部分资产与业务,而不是港湾公司。港湾作为一家独立的公司仍会存在。
但港湾内部显然对此表态并不认同。“华为买了之后,港湾难道还有值钱的东西吗?继续作为一个独立公司还有什么意义?”一位港湾内部员工质疑称。
无奈急欲“自卖”
尽管西门子对曾尝试收购港湾并最终退出的原因闭口不言,但业内普遍认为,由于华为是西门子在华3G的主要合作伙伴,双方且为此成立了合资公司鼎桥通信,对于一直希望和华为联手在中国3G市场分得一杯羹的西门子而言,显然不愿因港湾而损害和华为的合作。
但与此对应的是,港湾此时对资金的渴求,已不再允许西门子一再的反复,而面对西门子迟迟不能兑现承诺,华为的低价介入,则最终使港湾的资本层就范。
2001年,创办一年的港湾网络,获得了有瑞银背景的华平创投和上海实业龙科创投的6100万美元风险投资资金,其中华平创投直接投资5300万美元,且为港湾提供了3500万美元的银行贷款担保。港湾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创业者李一男不得不让出了50%的股权给华平,并由此开始面对资本套现的压力,而李一男也开始丧失对港湾前途的话语权。
根据港湾和华平的协议,在华平入股港湾后,港湾应该在4-6年内,实现业务的成倍增长,并最终在海外上市,以使华平等风险投资套现退出。
但从2004年开始,由于华为对港湾展开猛烈竞争,甚至不惜“零利润”和港湾每单必争,以“惩罚”出走港湾的华为原高层,导致港湾发展放缓,利润下降,进而其在纳斯达克的IPO失败。上市受阻后,在风投不断增加的套现压力下,港湾管理层开始在2005年和西门子接触,寻求出售资产“还债”的可能。
2005年9月初,西门子开始派驻团队进驻港湾,洽谈谈判条件。但当月,华为即正式向港湾发送律师函,声称港湾侵犯了华为的知识产权,威胁诉诸法庭,并将该律师函发送给了西门子及港湾所有的合作伙伴和客户,且要求西门子放弃收购港湾的计划。
2005年10月,西门子开始低调处理收购港湾的计划,对媒体问题一概以“不回应”回答。从2006年开始,西门子和港湾的收购计划一拖再拖,最终无疾而终。
西门子退出后,在巨大的还债压力面前,港湾管理层已走上出售的“华山一条路”。而华为的意外介入,已经使港湾管理层无法选择,即便华为报出的低价有“趁火打劫”之嫌。
|
|
|
上一篇:
世界首款LTE手机芯片问世 |
下一篇:
三星获I-B2it电路板制造技术授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