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来袭跨国巨头减产裁员
本土厂商酝酿年底反攻
寒流之下,消费电子领域率先顶不住的居然是跨国公司龙头企业。从上周起,三星、索尼、夏普这三家消费电子龙头企业,不约而同对外公布了一系列涉及裁员减产、关闭工厂、暂缓投资等整合措施,以缩减成本,应对经济“寒冬”所带来的威胁。
分析人士称,跨国公司因其产业布局之过于庞大,而制造、销售、研发环节层层相扣,其应对危机的市场反应相对也最为迅速。相比之下,年年身处寒冬的国产品牌这次更多仍能以“死扛”等防守型措施御寒,主要原因在于庞大的中国内需市场成为本土消费电子企业“过冬”的最佳战场,此外相对洋品牌而言,国内企业更擅长本土化营销作战,这将是本土品牌开拓新市场,收复城市市场的绝佳机会。
消费三巨头率先减产裁员
根据上周二三星电子的声明,从12月中旬起至明年1月份三星准备关闭国内两家等离子电视机制造工厂。在此之前,全球最大等离子面板巨头日本松下宣布,计划年内停产日本大阪茨木工厂的等离子面板制造,将这部分生产全部转移到日本尼崎工厂。
而索尼上周宣布了将其在世界各地57个生产厂家削减约10%,并裁减16000名正式和非正式员工的计划。索尼还宣布将从2009年2月底起,关闭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的液晶电视工厂,今后索尼北美市场的电视将由其在墨西哥的工厂生产提供,美国本土将不再有索尼电视机工厂。
同样是抵御寒冬的举措,但夏普公司的对外说法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根据夏普计划,公司将关闭在本土两家工厂的中小型液晶面板生产线。随着这一系列动作,夏普将裁减约380名派遣职员,而正式员工则将通过重新分配岗位等方式再作安排。
记者证实,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液晶面板需求减少,负责夏普主力业务液晶电视机面板生产的龟山工厂已开始减产。夏普将通过整合工厂以集中液晶面板的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等离子阵营几近全线溃败
随着液晶面板价格的快速下跌,使得等离子电视迅速失去竞争力。而在这轮寒冬中,三星、松下裁撤等离子工厂产能规模,将可能使得等离子阵营“雪上加霜”。
资料显示,与八年前等离子阵营占据平板电视大半壁市场份额相比,如此等离子厂商可谓是渗淡经营。日本东芝、索尼最早在2004年即宣布淡出等离子电视市场,韩国LG电子今年初停止了在中国地区的等离子电视整机销售业务,重心转移到液晶电视的生产和销售上。今年中叶,日立和先锋宣布停止等离子面板的生产。至此,只剩下松下电器一家在国内等离子电视市场苦苦支撑。但今年以来,松下不断传出关闭、合并等离子面板工厂,又不断加大对液晶面板投资的举动,其经营重点转向液晶电视的目的明显。
DisplaySearch中国电视市场研究总监张兵表示,等离子企业集体撤退的原因是等离子电视的销售做不上去,赚不到钱。销售上不去,又有两个原因,一是等离子电视以42英寸为主———“只能做大,不能做小”,相对液晶电视的“大小通吃”,产品线要单簿得多;另一方面,推广液晶电视的企业远远超过等离子,等离子电视不具备规模成本优势。不愿具名的松下电器市场人士称,从去年开始,松下、三星、LG电子的等离子面板急剧萎缩,大面积经营性亏损导致厂商无力应战。
|